博客
望子成龍的迷思
人類夢天
世界衛生日——全球氣候變化下的香港
香江茶事:香港的茶樓文化
道別——喪禮的意義
大隱隱於市——香港傳統老店的女接班人
不要忘記我們的美好——香港近年保育歷程
他的光輝不是剎那,而是永恆
幸福
香港國際機場 飛越萬里晴空
百年來電車工人生活故事
客家話——香港原居民的語言寶藏
重寫「華南第一女導演」歷史的意義
雙佳樓往事——洩密給李四光的人
沒電視的家
今天我們怎樣讓孩子「如數家珍」?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
世界書籤日──讓書籤帶你流轉於不同時空
雨水|昨夜雨疏風驟
太平山:半是葱蘢半是煙
讓書籤帶我們遊走過去,細看世界風景。
食在廣州,味出潮汕
香港麻鷹的恩怨情仇悲喜劇
面對荒誕的世界,文學何為?
帶孩子暢游古詩世界
一對絲襪,一杯奶茶——奶茶流動的故事
拒絕忘返的理由
與孫中山同為「四大寇」的尢列,為何名不見經傳
總有一本適合你:學術分社編輯推薦
繪畫一刻回憶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11月出版新書
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金秋出版新書
也斯的香港故事
重審西方現代科學的傳統
課本物語:穿梭百年時空的課堂
關於香港歷史的十個課題
在非洲忘了時間
舊書業會否被淘汰,後繼無人?
牛眼和西西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7月出版新書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7月出版新書
從傳統到現代──中國教育思想之嬗變
領導風格與管理成效
從閱讀中學習的演變︰過去、現在及未來
閱讀的魅力
21世紀的香港德育
香港的生命及價值觀教育:回顧與前瞻
活的數學——數學不只是計算
有教無「累」?有教無「慮」!—— 後千禧年代教育的挑戰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6月出版書單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製作手記
不廢江河萬古流──《香港志•總述•大事記》出版記
回望香港流行樂壇的光輝歲月
新書上架|香港中華書局5月出版書單
名人書架——沈西城的讀書之道
兩個新年
影片
《香港流行文化的(後)青春歲月》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風靡全球華人社群,電影、電視劇及粵語流行曲之間的跨媒體協同效應,塑造出譚詠麟、張國榮及梅艷芳等超級巨星,偶像工業如日方升。
這段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得以出現,正正是因為其按商業運作邏輯推演的世俗混雜性,面對不同限制仍努力創新求變的精神。當時的香港流行文化飛揚跋扈,勢不可擋,充滿青春的熱情、信念、勇氣和創新。
時裳摩登──圖說香港服飾演變
細繪晚清以來的香港服飾演變,一筆一畫地勾勒綾羅綢緞的一針一線,以及大師精品的巧妙手工,從整套傳統服飾到殖民式的中西合璧,隨著時代變遷漸漸達至全盤西化,再到近年正經歷的全球一體化時尚,書中囊括了每個年代的各個典型時裝輪廓,相信不論你生於哪個年代,皆可找到自己的影子。
鬼王廚房──舌尖上的地獄飲食文化
《香港教市傳說攻略》第二炮。本書以「生死與吃食」為主題,圍繞着死亡前後,以人鬼的吃食為主線,帶出各種各樣的風俗與傳說。
那麼追源溯流,這些習俗和由來為何?形式若何?多年下來又經過怎樣的發展?有哪些改變?有哪些我們現在視作理所當然,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風俗,其實是各種天大的誤解?這些問題背後,都與文化、心理、歷史因素及社會現狀有關。
香港2020:治亂交替與危中之機
本書為王振民關於港澳問題的文章、演講與訪談合集,內容從香港示威運動談起,聯繫到香港乃至中國的政治傳統,集中立論,並以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法制建設為殿後,再論「一國兩制」,不乏獨特新穎之見。
沈燕謀日記節鈔及其他
沈燕謀(1890-1971),身兼實業家、學者、文化人及教育家等身份。沈氏1949年南下香港,並於新亞書院認識錢穆。沈氏歷任新亞書院校董及圖書館館長,對書院貢獻良多。這批日記上起1947年,下至1971年沈先生去世。包含極多珍貴文化信息,如新亞書院草創事跡、錢穆等文化名人軼事。
《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修訂版)》:以「醫學霸權」為主軸,審視本港醫療制度
本書探討了西醫在香港醫療體制中成為權威霸權、甚至阻礙其他醫學專業的發展的過程。初版千冊,隨即引起極大迴響。是次修訂了原書部分資料,並加入關於最近兩年新發展的探討。
敢教日月換新天──香港反貪先鋒的崢嶸歲月
在廉政公署退休人員協會策劃下,本書訪問了三十五位退休和前任廉署人員,包括曾任執行處首長的郭文緯、黃世照等,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的廉署人,在七十年代廉署成立初期就投身這個他們終身不離不棄的人生事業。透過他們的口述回憶,把一些已公開或不為人知的經歷點滴、其所思所想、過去執行工作時的困擾和複雜感受,編織成見證廉署、見證反貪、見證近代香港的敘述。
撕裂之城——香港運動的謎與思
本書為知名微博、微信公眾號作者關於2019香港政治運動的評論文集。作者用貼地犀利的文字對事件進行了全程追蹤,從自己的角度對這場混亂背後的深層原因做出了分析與探討。
《點紙咁簡單:從票據藏品看香港史》:方寸之間,盡收香港舊時風光
照片、明信片、車票、電影票、馬票、電費單、水費單、雜誌、報紙......每一件收藏品都散發出舊紙張的獨有氣味,饒富歷史價值。三位資深收藏家以大量珍貴紙本藏品,與大家回顧香港的黃金歲月。
中華新字典 & 中華新詞典
收字參照教育局制定《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收錄逾12000字頭詞條。字典按部首檢字法查字,另附筆畫檢字表及漢語拼音檢字表,新增粵語拼音檢字表及倉頡碼檢字表,方便不同檢索習慣的讀者使用。
《武俠世界 60 年(連復刻版)》:回憶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武俠小說雜誌
《武俠世界》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武俠小說雜誌,風靡港澳台。在發行長達六十年後,《武俠世界》於2019年停刊。最後一任社長沈西城寫下本書,作為對香港武俠小說及《武俠世界》發展歷程的回顧。
《香港粵語片藝術論集》:深入了解五六十年代粵語片的黃金時代
所謂「粵語片」,意味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特定文化產品。黃飛鴻、如來神掌、任劍輝、紅線女......成為一代香港人的成長記憶。本書為資深戲劇人廬偉力博士關於粵語片的賞析及研究合集。
《創刊號新編(1940's-1980's)》:回顧多本刊物創辦的第一期
創刊號對了解一本刊物的歷史發展,起着莫大的作用。本書為香港第一部專論創刊號的著作,二〇一二年由明報周刊出版。書中介紹的創刊號,橫跨上世紀四十至八十年代,類型以影視、娛樂、社會文化為主。是次在前作基礎上重新編訂,新增十七篇文章及大量圖片,並改寫與增補原有內容。
淘金熱與華人移民史《穿梭太平洋︰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
19世紀,美國加州掀起淘金熱,華南地區大量人口遠赴美國淘金。作為中介地的香港,也因為淘金熱而慢慢成為亞洲的主要太平洋門戶。本書以華人出洋前往加州為案例,探討香港在華人移民史中的地位。本書獲第十三屆香港書獎。
【香港詞人系列】黃霑、向雪懷、潘源良、林振強、鄭國江
令人耳熟能詳的粵語流行歌詞是整個華人世界關於香港的共同回憶,「香港詞人系列」挑選不同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香港詞人作深入研究,邀請本地學者、詞人、文化評論人等撰寫。
甘國亮對談結集《我問人 人問我》
有香港電視教父之稱的甘國亮,浸淫演藝圈多年,交游廣泛。本書為甘氏與一眾「星級讀者」的對談結集。行文風格獨特,於幽默不羈中流露感性。大量珍貴合照,星光熠熠。
香港都市傳說全攻略
100%學術研究──飽覽香港詭異都市傳說
- 走進盧亭魚人聚居地
- 找尋北角七姊妹步蹤
- 「石中藏人」疑案解謎
- 近距離接觸匯豐石獅子
本書包含二次大戰前的都市傳說、刊在港聞上的都市傳說、互聯網世界的都市傳說等。
文具物語——寫於時空書桌的歷史
人類透過文具記載了數千年歷史,
是時候說說文具本身的故事了……
文具歷史,源遠流長。
本書由上世紀香港淪陷時期說起,時日軍佔港,東洋色彩文具湧至;六十年代太空人登陸月球,文具開始沾上太空風;塑膠工業於戰後蓬勃發展,深深影響新一代文具製造及設計。
一直緊守崗位的文具店,也隨着時代節拍而漸起變化……
香港的文具業發展,將何去何從?
香港古代史的權威之作《香港古代史新編》
香港史權威學者蕭國健教授所著的一部關於香港上古至清代中葉政治、經濟、居民、古蹟等各方面的通論式著作。香港位粵東南面濱海,自上古便有居民生活,產業豐富。清初遷海,香港居民全遷內地,整區被荒廢,多年後始遷回,區內舊有之文化及文物,皆盪然無存。本書重新整理被遺忘的香港古代歷史,是一本通論式著述。
《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從閱讀中了解香港西式建築
中區警署、尖沙咀鐘樓、皇后像廣場......這些文物建築是香港的標誌,亦是歷史的活見證。本書以香港歷史發展為脈絡,串連殖民地時期各主要地區的主要西式建築。
香港失物認領處──100個城市印記to be found
本書勾畫十二個富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地景,其中涉及傳統風俗、懷舊行業、自然環境,呈現香港各個不同面向。作者畫作風格新奇富想像力,讀者可透過找尋書中介紹的一百件「失物」,建構當區的面貌,再配以十二個地區人物故事,如理髮店師傅、天星船長、歌廳歌女等,由內而外重新認識我們身處的地方。
《與CEO對話:千錘百煉》:學習人生經驗和管理哲學
本書集結了香港電台訪談節目《與CEO對話》(2017年)的內容精華。訪問八位來自不同企業的CEO,展示他們的智慧修養及成功之道。讀者可以從中借鑒,審視自己的定位和出路,突破自我。
動漫摘星錄
零距離接觸
當代日本、中國、歐美動漫畫大師
盧子英作為香港資深動畫人,自七十年代起多次出訪日本,親炙多位當代日本動漫畫大師,包括手塚治蟲、宮崎駿、藤子不二雄、永安巧、永井豪……等,好些更結成好友,長期以書信來往。其後他亦有很多機會接觸中國和歐美的動漫界頂尖人物,如中國動漫之父萬籟鳴、中國水墨動畫片之父特偉,以及美國Pixar《Toy Story》的導演John Lasseter等。
本書將從他第一身角度,述說這班影響近代動漫界深遠的大師們的為人處事、工作態度、創作歷程等,每篇輔以大師生平簡介及作品點評;另外,本書收錄了盧氏多年來珍藏的大量相關動漫產品,當中更有各位大師們的親筆簽名畫,彌足珍貴。
香港電影的「夢」與「憶」《光影裏的浪花──香港電影脈絡回憶》
本書是由一班熱衷於香港電影的內地資深影迷所編撰。仿擬《史記》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一個個劃時代的香港電影神話躍然紙上。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時代發展,從而了解香港電影的發展脈絡。
讀懂中國現代文學《許子東現代文學課》
許子東教授在香港嶺南大學任教「中國現代文學」近二十年,深受歡迎。本書為許教授課堂文字實錄,以雋言妙語描繪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面貌。內容包括五四的起源、各家流派及各文學體裁的發展等。討論話題例如西方現代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區別、現代詩歌的解讀、中國現代戲劇等。
我們的四大天王──九十年代樂壇風光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標誌着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盛世。
四位男歌手,從當年初入行的青澀小伙子,一步一步登上舞台頂峰。他們個人的歌唱事業,不但為香港娛樂文化帶來一片風光,更是幾代人的成長記憶。
作者黃國恩從唱片收藏家的角度細味回顧,「四大天王」的登頂歷程,也分享他對香港流行樂壇變化的一些體會。
本書點評四人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共68首,首首名作隨書頁迴響,點點回憶九十年代的風光。
高樓如何建成《鐵漢柔情──香港建築扎鐵業發展史》
香港高樓林立,常被視為繁榮的象徴。有份在背後撐起這個城市的扎鐵工人及扎鐵業,卻不時被人遺忘。本書梳理香港的扎鐵業發展史,打破大眾對這一「粗活」的刻板印象。
電視汁撈飯──跳進劇集歌大時代
香港流行樂壇能在八十年代攀上高峰,此前實有一個漫長的醞釀期,當中以七八十年代電視劇推波助瀾為重要因素之一,令廣東歌得以深入民心,直入骨髓;不少日後紅極一時的巨星,包括羅文、關正傑、甄妮以至陳百強,都經歷過主唱劇集歌的洗禮。
本書重塑當年電視劇歌曲的興衰面貌,內容觸及電視台之間的角力、多部經典電視劇的戲碼,以至主唱劇集歌當紅的男女歌手發展。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時光隧道,回首劇集歌狂潮。
誌同道合──香港標牌探索
穿梭城市之中,
總會看見不同類型的標牌,
由商場的洗手間,
到公路上的告示,
標牌都以最簡單易明的方式,
指示着公眾的方向與行為,
可是,
標牌除了指引方向
還在訴說甚麼?
街道串聯起的民間社會《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
荷李活道沿香港島北海岸線由東向西延伸。在殖民地時期,它串聯起港英政府的管治核心和華人聚焦的民間社會。 來走一走荷李活道,聆聽大小人物的傳奇故事,以及香港社會的起落興替。
香港道路探索──路牌標誌x交通設計
本書為香港第一本專述道路設計及字型專書。書中遊走英、美、歐、日,考察世界道路設計,借鏡探討香港主要道路網絡發展,分享路牌款式的演變,以及展示香港獨有交通標誌、監獄體路牌等,邀請大家一同發掘身邊道路設計的秘密。對城市規劃有興趣者及駕駛人士必讀。
香港舊照《黑白以外:五六十年代香港彩色快拍》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彩色攝影尚未普及,大部分的彩色香港影像,來自外地遊客在港遊歷時的快拍。不經意按下的快門,定格珍貴歷史。二百多張彩色快拍,帶你重新細味五六十年代老香港的風光。
精美畫作如原景《香港村落——江啟明筆下的鄉郊歲月》
香港土生土長的自學畫家江啟明,念過八十依然孜孜作畫。本書為前作《香港元氣》的續篇別冊,集中描繪香港村落。讀者不僅可從中領略鄉野之美,亦能深入認識香港歷史。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
作者醉心學習各項工藝,當中有些傳統工藝甚至面臨失傳,年輕的她以細膩手法,把工藝的工序逐步描繪,五個傳統香港工藝風光,以獨特的畫風一一呈現,讓我們窺探工藝製作的巧妙。
本書裝幀精緻,五冊均採用硬皮封面及風琴拉頁內文,另有小冊子以包摺摺法,加上牛皮紙盒,提升閱讀體驗及收藏價值。
抗戰文學中的精彩記憶《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
在戰火紛飛之世,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段香港文學史上可貴的「抒情記憶」。戴望舒、茅盾、夏衍、葉靈鳳、柳亞子......本書基於原始文學史料的考掘,講述香港成為抗戰文藝的「據點」的過程及當中意義。本書獲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雙年獎。
《遇上黑色電影:香港電影的逆向思維》:多角度看懂黑色電影
什麼是黑色電影?本書引用商業主流電影作為例子,看香港電影從上世紀中至今如何不斷重構黑色電影的形式、風格和元素。本書是一部學術書寫,羅列不同時代下評論家對黑色電影的論述,運用電影理論分析從而認識黑色電影。 本書獲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文學評論組推薦獎。
《星光大道——五六十年代香港影壇風貌》重溫香港影壇光輝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是怎樣的星光熠熠?李小龍、金庸、關德與、武俠片、各大電影公司、甘草演員......作者以三十多年觀影和收藏經驗,記述種種令人懷念的電影人事。
《消失物誌》:給所有曇花一現的美
作家潘國靈多年來以詩化的細膩之筆與鏡頭,記錄了在香港這座城市裏消失的物事一百件。大字報、借書卡、小巴錢箱、票尾、菲林......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物漸漸消失,部分無可復見。 本書曾獲第十一屆香港書獎、第十五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
校長論壇 第八場:精華片段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第八場於5月27日線上開講,為您解構親子教育的新挑戰。
「繁」與「煩」——校長、醫生如何平衡工作與親子教育——校長論壇 第八場(下)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第八場於5月27日線上開講,為您解構親子教育的新挑戰。
第二部分則由聖公會李兆強小學陳小燕校長以及王欣浩醫生以《「繁」與「煩」——校長、醫生如何平衡工作與親子教育》為主題分享如何平衡工作與親子教育的經驗。
《電影人》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電影
在香港出生及接受教育的盧玉瑩熱愛電影、攝影及其他藝術,她是「火鳥電影會」創會成員之一,為香港電影界提供專業的交流平台,並推動本港電影文化及獨立短片活動。在《電影人》一書中,她執筆書寫她對每個拍攝對象的回憶與感想,字裏行間,流露對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懷緬,記錄不同電影人銀幕後的印象,100多個電影人的故事,重塑出一整代香港電影的人文風光,教讀者以不同的角度,重拾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
《競進、存愛,電車情懷──香港電車職工會百年史整理》
順勢而生 因時而變 世紀掠影 百年滄桑
1920年,香港車工人以「競進會」的名義成立工會。於當年,為求生存,工會不得不以文康或慈善組織的型態出現。
1950 年代,是一個工友備受壓迫的年代。資方的高壓手段,從中可見殖民地時代政商合流阻止工會運動的情況。
1960 年代,電車工人的生活仍然艱苦,雖然沒有直接衝突的事件,但從細微之處卻反映出種種不人道的規條,令人不禁歎息,這是我們熟悉的香港嗎?
這是祝賀電車工會百週年的一本電車工會發展史。開宗明義,就是一次工運史的歷史整理,一切就以此視角來呈現及申述。其一,每部分的重大事件,都會先綜述事件來龍去脈、發展走向;其二,在每部分、每章的事件綜述之後,附「當年的原始材料」。這些原始材料,分別來自當年的聲明、宣言,尤其是當年為抗爭而專門出版的「事情解說小冊子」,以及長期、定期出版的小型報刊《電車工人》快訊。因此,本書的處理方式,主力部分,是讓電車工會的歷史資料經篩選輯錄後原裝呈現,重點是重刊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叮叮叮……乘坐電車從筲箕灣顛簸至堅尼地城;追蹤電車公會從1920跋涉至2020。
《千面樂園──我們的兒童樂園》
《千面樂園》是一本關於《兒童樂園》的書。
《兒童樂園》是──
⊕香港第一本彩色兒童刊物;
⊕香港歷史上最暢銷的兒童刊物;
⊕香港歷史上最長壽的兒童刊物;
⊕香港歷史上最多小讀者的兒童雜誌;
⊕ 42 年寒暑,1006 期,35,228 頁……
精彩絕倫的內容,樸實純潔的故事,優美多姿的插圖,富有創造與幻想的氣質,《兒童樂園》啟蒙了一代又一代香港小孩子的價值觀,在他們心裏種下文化與真善美的種籽,是香港社會一道最純真的風景。
《回歸「一國兩制」的初心──「一國兩制」漫談》
為什麼選擇「一國兩制」而不是「一國一制」?
為什麼「一國兩制」要講兩句話?
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為什麼中央對港有全面管治權?
為什麼是「行政主導」而不是「三權分立」?
為什麼可以「一國一制」卻要「一國兩制」?這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作出的政治決斷。它以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為前提,根本出發點就是最大限度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令香港在回歸後繼續保持繁榮穩定。
《劉小康決定設計》
香港著名設計師劉小康,受業啟蒙於百家爭鳴的1970年代,奠定設計專業於經濟騰飛的1980 年代,與世界交流接軌於瞬息萬變的1990 年代,創作思維轉型於積極創新的千禧年代。
本書將其在2015年舉辦的一次個人展覽「劉小康決定設計」化作文本,藉着細述他三十多年來不同作品的設計理念,包括各種文化、商業及公共空間藝術項目、跨媒介經典創作如《椅子戲》系列等,從身份、文化、交流、商業、傳統、公共空間多個面向,探討「甚麼決定設計?」這個看似簡單,卻值得細思的問題。本書期望為年輕新一代帶來啟發之餘,亦可視作這位大師的中期成績報告表。讀者可由此全面認識其創作心路歷程和心得,並對設計有更透徹的認識和反思。
《圖釋香港中式建築(第二版)》
‧一樑一柱,以至一條小扶木,是如何合力撐起整座木造建築?
‧屋脊上的驁魚、海馬、仙人,除了含義各異,還可防止瓦件滑落?
‧老建築前一幅獨立的牆壁,原來是為風水學上的擋煞而建?
香港現存的中式建築遍佈港九新界,由屋頂、樑柱結構、牆壁、門以至一塊瓦片,背後都各有故事。《圖釋香港中式建築(第二版)》以淺白文字,逐一解構這些建築細部蘊含的文化意義和建築用途,附以近六百幅本港中式建築物的細部圖片作參考。讀者可按圖索驥,遍遊全港,展開深度的建築文化考察之旅,從中透視香港本土特色,以及蘊含其中的傳統中國文化面貌。
《香港‧開港──歷史新編》
《香港.開港》是一本具開創性的歷史著作,作者林準祥博士根據前人不曾注意或未曾發掘的香港早期史料,作出重新檢視,提出了不少新見解。本書涵蓋內容包括:探討香港島如何被西方發現,重温香港名稱的來源,介紹島內重要的村莊、地名和街道的命名依據,觸及開埠初期的城市建設、土地政策、司法、教育、商業、貿易和金融等,對香港島開埠最初階段的歷史,進行深入的硏讀。本書主題盡量避免前人已作詳細談論的內容,集中討論其中被忽略或歷史觀點出現商榷的地方。部分分析的結論和觀點與前人的研究有别,甚具爭辯性,必將引起讀者的關注和回響。
《砌出香港》
本地首本樂高積木創作專書,華麗登場!
多位本地積木達人,施展渾身解數,將荔園、九龍城寨、尖沙嘴鐘樓、和昌大押等多個香港新舊「地標」,一一化身成為大型 3D 積木作品!
《半山電梯:扶搖直上青雲路》
在高樓大廈林立之間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其原來的設計雖被視作便利該地區的市民出入,以紓緩區內日見嚴重的交通擠塞的輔助性「交通工具」,卻因設計別具特色,扶手電梯沿途所經過的一帶遍佈歷史建築,成為香港島其中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番書與黃龍── 香港皇仁書院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皇仁書院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
皇仁書院是香港歷史悠久的著名學府,校友遍及全球,有些更在近代中國的政、商、學界叱吒一時。它不單是香港以至華南的精英搖籃,更與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方面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
以往學者研究皇仁校友的歷史,多側重於個別政治領袖和商界名流。本書則另闢蹊徑,嘗試透過考證和整理該校1862年至1922年間逾四百位校友的生平, 將這些零碎片段拼湊而為完整的論述,從而說明皇仁書院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以及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位置。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
回顧百年的士大事,專訪行業風雲人物
你是一個合格的的士迷嗎──
香港第一部的士於哪一年正式營業?
第一個的士咪錶、第一盞的士車頂燈及第一部冷氣的士,於哪年出現?
的士行業為何由公司制轉為個人車主制?
香港歷史上曾出現幾次較大的的士罷駛抗議事件?
的士與野雞車、紅牌車及白牌車持續一百年的大鬥法有何說法?
香港的士業約莫於二十世紀初出現雛型,至今超過一百年。《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以簡練文筆整理其發展脈絡,主要記錄了百年來影響行業的大事件,反映整個的士行業在不同年代的概況和特色,讀者既能從中窺見的士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也能從側面見證香港百年來風起雲湧的變遷。
《永泰家族——亦政亦商亦逍遙的不同選擇》
周永泰家族五代人,曾在崎嶇曲折的局勢中乘風而起,也曾因旦夕禍福差點沒頂。他們的故事非但獨特而不平凡,更緊扣着香港的發展腳步。
第一代為改善生活移居香港,開闢家族新道路;
第二代中西學並舉,華洋兩方通吃;
第三代亦政亦商亦專業,壯大多方實力;
第四代雖未更上層樓,仍實力雄厚;
第五代似輾轉回落,卻待展翅翱翔。
周氏家族歷盡風浪仍創造輝煌,其富過多代留下不少教訓和啟示。透過檢視這個顯赫家族不同世代扎根香港的過程,本書剖析多代人對血脈、鄉土與移民等觀念的轉變,並分析影響家族起落興替的內外因素,說明香港社會前進過程的跌宕和蛻變。
《香港鐵路百年蛻變》
鐵路發展百載 記錄香港交通的演變鉅細
數百幅珍貴照片 展現香港鐵路的歷史軌跡
《發現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
2017年,香港特區政府公佈首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共20項。本書就此2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方面細述每個項目的發展演變,同時亦訪問了各項項目的代表人物,提升公眾對文化保育和承傳的意識。
首本介紹20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專著。
可配合中學通識及歷史課程的相關內容。
書內包含各項代表作的人物口述訪問,具保存價值。
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背後均有一個故事,並藴含着中華文化的精粹和特色。讓我們齊來保育,傳承本地文化,深入認識20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齊來保育,20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多面睇。
《香江茶事:追溯百年香港茶文化》
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常見於茶餐廳、茶樓等生活場域,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紙幣上。
別小看這一小杯飲料,它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及我們的殖民地歷史。
本書嘗試透過文本整理、訪問老茶行及茶人,細說由十九世紀至今香港的茶貿易變遷與發展。品一杯茶,讓我們從茶杯裏輕輕窺探香港由開埠發展到國際都會的起跌,與茶一起見證海峽兩岸和香港關係的變化,從中尋找本地茶文化的根源、現象和未來的路向。
《亦狂亦俠亦溫文——金庸的光影片段》:在閱讀中了解金庸作品
他不僅是殿堂級武俠小說家,更是編劇、填詞人、作家、報人......他與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影壇淵源甚深,並深深影響香港的流行文化。近五百張珍貴圖片,帶你深入了解金庸的成就與傳奇。
《手繪香港地》:圖畫中香港的可愛之處
以手繪畫出香港,四十五項香港特色建築、美食、動物等,可愛筆觸讓你想起香港的可愛之處。
《百年寫作十二講:閻連科的文學講堂》二十世紀中外文學寫作
本書為閻連科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學講授文學寫作課程的講義合集,共分為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兩卷。本卷的十二講內容,向讀者展現了二十世紀中外文學寫作,尤其是小說寫作在結構、技法、風格、內容、思想體驗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和特色,以及二十世紀文學對比前一卷中十九世紀文學所產生的創新、顛覆與突破。本書面向大學學生及社會上的文學愛好者,語言生動,深入淺出,并在每一講後均附有作者配合該講主題的中外名家名篇推薦閱讀,便於讀者能夠更直觀地對講義內容進行感受與理解,並體驗文學的魅力。
《百年寫作十二講:閻連科的文學講堂》十九世紀中外文學寫作
本書為閻連科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學講授文學寫作課程的講義合集,共分為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兩卷。本卷的十二講內容,向讀者展現了十九世紀中外文學寫作,尤其是小說寫作在結構、技法、風格、內容、思想體驗等諸多方面的發展和特色。本書面向大學學生及社會上的文學愛好者,語言生動,深入淺出,并在每一講後均附有作者配合該講主題的中外名家名篇推薦閱讀,便於讀者能夠更直觀地對講義內容進行感受與理解,並體驗文學的魅力。
《我們的舊課本》:重溫兒時讀書光景,喚起成長記憶
精選近100本由民國初年至六七十年代的舊課本,每篇配上課本的描述、收藏故事,勾起當代人的回憶與情懷,記錄教科書的變化,側面刻劃了香港變遷。
《我們都是這樣看港漫長大的》:見證香港漫畫如何「畫出彩虹」
回憶「港漫」的黃金時代
永遠的「港漫」經典——「玉郎三大打書」
畫出彩虹——馬榮成傳奇
魑魅魍魎——《怪異集》中的恐怖回憶
「惡搞」鼻祖——《玉郎漫畫》
特別收錄:香港漫畫家黃國與(與豬)、趙汝德暢談港漫盛衰
《香港玩樂高》:超過五百張珍貴歷史相片和剪報,跨越半世紀完整樂高活動列表
樂高積木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回想當年,利用小手將積木砌成一件件專屬自己的玩具,份外有成功感!很多人小時候即使沒有錢購買樂高,也渴望參加樂高公司舉辦的大大小小展覽活動,看着技術高超的積木作品,往往已大飽眼福!
本書收錄:
1. 由捷成洋行走到寶隆洋行、玩具反斗城
2. 經典樂高盒裝回顧
3. 樂高國際大展及LEGO x 動漫節展覽
4. 特色本土拼砌文化及作品展示
5. 香港樂高趣聞
重探本地樂壇天王巨星《這樣憶起陳百強》
聽其歌,憶其人......
爬梳大量當年關於DANNY的報刊雜誌
重塑陳百強的閃爍一生
樂壇起跌、創作心路歷程、歌曲涵意
重點介紹陳百強的專輯
側寫香港樂壇八九十年代
大熱倉鼠繪本《超治癒の小毛球樂園——初次養倉鼠手記》
因為一段超可愛的倉鼠影片,
香港知名YouTuber卡爾便對倉鼠不能自拔,
更下定決心要領養一隻小毛球!
卡爾遇上倉鼠丁丁後,
每天看着牠吃、玩、睡的可愛樣子,
更DIY自製多款小遊戲,
神秘迷宮、奇幻鏡子、迷離障礙賽,
整個家就是小毛球的嘉年華樂園啊!~
《歌影留情》
即使是九○或○○後,也可懷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舊。
香港路牌標誌——發掘身邊道路設計的秘密
邱益彰@道路研究社,道路硏究社社長、監獄體再現計劃發起人。喜愛硏究範疇由交通規劃到道路設計,以至交通標誌及路牌字體設計,樂於發掘不同事物背後的故事和意義;秉持「道路事,話你知」精神,為大眾提供道路資訊及知識,致力硏究香港道路設計及其改善計劃,並多次獲媒體節目邀請及報道,在此領域極具人氣,文章散見於香港01等媒體。
《何福堂家族:走在時代浪尖的風光與跌宕》
「世家大族」系列已出版第5冊,本書聚焦於何福堂家族。
本書作者鄭宏泰提及與其他十九、二十世紀影響香港的大家族相比,何福堂家族有何特色。這個家族的男性和女性成員,曾在不同層面取得多個第一:第一位香港華人牧師、第一位立法局議員、第一位獲得爵位的華人家族成員......這些亮點值得在這本書中細心一看。
在變局中找準時機是個人和家族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在這方面,何福堂家族又能帶給讀者怎樣的啟示?
雜物咨詢師阿橙 執屋也執心
《執屋——50個告別雜物提案》作者阿橙是香港首位上門整理雜物諮詢師、「執屋‧告別雜物」專頁創辦人。作者將自己的心得整理成執屋提案,透過梳理跟物品之間的關係,看清我們真正需要的事物,提升生活質感!
《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作者訪談
香港的士業約莫於二十世紀初出現雛型,至今超過一百年。《獵夢香港──的士業的傳承》一書以簡練文筆整理其發展脈絡,主要記錄了百年來影響行業的大事件,反映整個的士行業在不同年代的概況和特色,讀者既能從中窺見的士這種日常生活中常見交通工具的發展趨勢,也能從側面見證香港百年來風起雲湧的變遷。
《我們的四大天王》從書籍中回憶九十年代的樂壇風光
「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標誌着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盛世。《我們的四大天王》一書點評四人不同階段的代表作共68首,首首名作隨書頁迴響,點點回憶九十年代的風光。作者黃國恩從唱片收藏家的角度細味回顧,「四大天王」的登頂歷程,也分享他對香港流行樂壇變化的一些體會。
「遇上散文」系列合輯
「散文可以是一頁斗方,也可以是一軸長卷。」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一篇篇散文主旨深刻,更能突出文字的力量。
香港中華書局「遇上散文」系列目前共推出《楓香與萵苣》、《發射火箭》、《焦尾傳奇》、《記憶散步》、《帳幕於人間》、《甜美的悠閒》。
《永恒班霸──精工足球五十》網上展覽:精工成軍五十年紀念展
精工足球隊是香港最成功的球隊之一,十四年甲組共取得超過四十項賽事獎盃,至今仍未有球隊打破紀錄。
謝謝球迷會借出當年波衫、獎盃等珍藏,還有經典的《精工體育82》月刊。我們就翻開第一期《精工體育82》月刊,和精工完成最後一季甲組聯賽後出版的《精工紀念特刊》開始,回看當年班霸的光輝歷史。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繪出香港傳統工藝
《守藝工匠—香港傳統工藝面貌》選取香港五個傳統工藝:線面技藝、火龍盛會、歲月銅器、手繪彩瓷、竹製鳥籠。書籍裝幀精緻,五冊均採用硬皮封面及風琴拉頁內文,另有小冊子以包摺摺法,加上牛皮紙盒,提升閱讀體驗及收藏價值~
《你看港街招牌》香港招牌背後的故事
香港招牌製作者李健明,耀華製作室接班人,「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李漢港楷)的負責人。致力將街頭書法家李漢的手寫筆迹整理,集結成完整的「李漢港楷」電腦字體。曾舉辦「新蒲崗街頭字體漫遊」、「港人港字」展覽,帶領公眾欣賞本土招牌之美。
齊享閱讀時光:《基本法小小通識讀本》
在新書《基本法小小通識讀本》中,小水豚形象又和大家見面啦。
本書選取基本法中貼近小學生生活的內容,以問答形式介紹基本法知識。設有多個有趣欄目,包括【法律知識一起學】【基本法實地看】【思考小問題】等,讓小學生了解基本法在香港的發展的實地地標,以及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法知識,趣味學習基本法知識。
有教無「累」?有教無「慮」!—— 後千禧年代教育的挑戰——校長論壇 第八場(上)
論壇的第一部分由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乳癌硏究組召集人曾詠恆醫生主講,主題為《有教無「累」?有教無「慮」!—— 後千禧年代教育的挑戰》。曾詠恆醫生從「有教無類」、「有教無累」和「有教無慮」三方面,談及教育的理念、教育工作所面對的挑戰與契機。
校長論壇 第七場:精華片段
「校長論壇」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致力於為校際、學界提供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教育思想與經驗交流分享平台,邀請不同界別的文化名人從不同角度探討香港教育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在本次論壇中,三位講者透過他們多年的教育經驗,深入探討現時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和教學實踐方法。
為甚麼要學數學?每一個人都要學「加減乘除」以外的數學嗎?——校長論壇 第七場(上)
第七場「校長論壇」以數學為主題,於4月29日線上開講,吸引了250多位參與者、近140家中小幼學校參與,反響熱烈,是本年度舉辦以來最受歡迎的一場。 論壇第一部分由香港大學研究學院院長梁貫成教授主講,主題為「為甚麼要學數學?—每一個人都要學「加減乘除」以外的數學嗎?」。
校長論壇 第六場:精華片段
「校長論壇」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致力於為校際、學界提供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教育思想與經驗交流分享平台,邀請不同界別的文化名人從不同角度探討香港教育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第六場校長論壇以「環保」為主題,於2021年3月11日線上開講。
校園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校長論壇 第六場(下)
「校長論壇」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致力於為校際、學界提供一個長期可持續的教育思想與經驗交流分享平台,邀請不同界別的文化名人從不同角度探討香港教育發展的方向與路徑。
第六場校長論壇以「環保」為主題,於2021年3月11日線上開講。
第二部分由聖公會何澤芸小學張昌明校長,以及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朱國強校長以《校園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享了推行校園環保的寶貴經驗。
校長論壇 第四場:精華片段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進行了第四場線上講座。
在本次論壇中,三位講者透過不同領域和經驗分享了他們對香港「生命教育」及「德育教育」的看法與展望,引起了與會教師的熱烈討論,有參與講座的教師表示在「疫」境中,如何疏導學生負面情緒,並對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生命教育」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通過這次的講座得到了很多新的啟發。
校長論壇 第五場:精華片段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1年1月26日進行了第五場線上講座,本場論壇以「人傑地靈︰從香山之行窺探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為主題,由三位歷史專家以「香山之行」作為示例,探討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
人傑地靈︰從香山之行窺探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校長論壇 第五場(下)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1年1月26日進行了第五場線上講座,本場論壇以「人傑地靈︰從香山之行窺探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為主題,由三位歷史專家以「香山之行」作為示例,探討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
人傑地靈︰從香山之行窺探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校長論壇 第五場(上)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1年1月26日進行了第五場線上講座,本場論壇以「人傑地靈︰從香山之行窺探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為主題,由三位歷史專家以「香山之行」作為示例,探討歷史文化的全方位學習。
21世紀的香港德育——校長論壇 第四場(下)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進行了第四場線上講座。論壇的第二部分以「21世紀的香港德育」為題。
香港的生命及價值觀教育:回顧與前瞻——校長論壇 第四場(上)
由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主辦,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協辦的「校長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進行了第四場線上講座。
在論壇的第一部分中,李子建教授以「香港的生命及價值觀教育:回顧與前瞻」為主題。他指出「生命教育」的理念源於西方,用以應對學童在成長階段所面對的困難。李教授簡單地指出,「生命教育」就是「人生發展的教育」,讓學生經歷學習和成長,成為一個有道德、守法,能面對社會急劇轉變的人,而且需要終身學習。
藝術在校園——校長論壇 第三場
校長論壇第三場以「藝術」為主題,邀請到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先生擔任特邀主講嘉賓,主講《藝術與成長》;聖公會阮鄭夢芹小學校長楊楚傑校長以及閩僑小學校長葉淑婷校長擔任主講嘉賓,主講《藝術在校園》
校長論壇 第二場:精華片段
「校長論壇」第二場以「閱讀」為主題。有逾百位校長、圖書館主任和閱讀推廣老師通過 zoom 同步參與。主辦方亦全程通過中華書局、中華教育、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及集古齋 Facebook 同步直播,讓公眾也可通過觀看直播參與交流。
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香港著名出版人、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前副董事長兼總裁陳萬雄博士主講「閱讀的魅力」;第二部分則由閩僑小學葉淑婷校長、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方子蘅校長、香港大學圖書館碩士課程講師陳敏儀女士分享「從閱讀中學習的演變︰過去、現在及未來」。
從閱讀中學習的演變︰過去、現在及未來——校長論壇 第二場(下)
「校長論壇」第二場以「閱讀」為主題。有逾百位校長、圖書館主任和閱讀推廣老師通過 zoom 同步參與。主辦方亦全程通過中華書局、中華教育、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及集古齋 Facebook 同步直播,讓公眾也可通過觀看直播參與交流。
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則由閩僑小學葉淑婷校長、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方子蘅校長、香港大學圖書館碩士課程講師陳敏儀女士分享「從閱讀中學習的演變︰過去、現在及未來」。
閱讀的魅力——校長論壇 第二場(上)
「校長論壇」第二場以「閱讀」為主題。有逾百位校長、圖書館主任和閱讀推廣老師通過 zoom 同步參與。主辦方亦全程通過中華書局、中華教育、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及集古齋 Facebook 同步直播,讓公眾也可通過觀看直播參與交流。
活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香港著名出版人、香港出版總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饒宗頤文化館名譽館長、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前副董事長兼總裁陳萬雄博士主講「閱讀的魅力」。
領導風格與管理成效——校長論壇 第一場(下)
由香港中華參與發起的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協同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等多個團體於2020年11月17日舉辦香港「校長論壇」首場講座。希望為校長與學校管理層提供一個分享教育理念、學校管理經驗的交流平台,並藉此促進學校與學術界、文化藝術界之間的溝通,推動香港文化教育發展。
首場「校長論壇」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由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總幹事謝振強先生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聖公會聖雅各小學校長張勇邦先生對談:「領導風格與管理成效」。
從傳統到現代——中國教育思想之嬗變 ——校長論壇 第一場(上)
由香港中華參與發起的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協同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等多個團體於2020年11月17日舉辦香港「校長論壇」首場講座。希望為校長與學校管理層提供一個分享教育理念、學校管理經驗的交流平台,並藉此促進學校與學術界、文化藝術界之間的溝通,推動香港文化教育發展。 首場「校長論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邀請到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社員金耀基教授(太平紳士)以「從傳統到現代──中國教育思想之嬗變」為題作開篇之講,探討中國教育思想之變化。
校長論壇 第一場:精華片段
由香港中華參與發起的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協同香港中華書局、香港管理學院、西泠學堂、中華教育、香港美協、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等多個團體於2020年11月17日舉辦香港「校長論壇」首場講座。希望為校長與學校管理層提供一個分享教育理念、學校管理經驗的交流平台,並藉此促進學校與學術界、文化藝術界之間的溝通,推動香港文化教育發展。 首場「校長論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邀請到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西泠印社社員金耀基教授(太平紳士)以「從傳統到現代──中國教育思想之嬗變」為題作開篇之講,探討中國教育思想之變化。
《敢教日月換新天──香港反貪先鋒的崢嶸歲月》作者訪談
「香港勝在有ICAC」,這是1997年廉政公署的宣傳口號,深入民心,廉潔已成為香港社會一個重要核心價值。但曾幾何時,行賄、付黑錢小費乃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創立只有四十多年的廉政公署能成功移風易俗,其成功因素何在?
在廉政公署退休人員協會策劃下,本書訪問了三十五位退休和前任廉署人員,包括曾任執行處首長的郭文緯、黃世照等,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的廉署人,在七十年代廉署成立初期就投身這個他們終身不離不棄的人生事業。透過他們的口述回憶,把一些已公開或不為人知的經歷點滴、其所思所想、過去執行工作時的困擾和複雜感受,編織成見證廉署、見證反貪、見證近代香港的敘述。
《鬼王廚房》作者訪談
《香港教市傳說攻略》第二炮。本書以「生死與吃食」為主題,圍繞着死亡前後,以人鬼的吃食為主線,帶出各種各樣的風俗與傳說。
中國人的飲食文化獨樹一幟,有所謂「民以食為天」,這種對「食」的重視,延伸至鬼界亦然。吃在大江南北不算老饕,吃在黃泉幽都才是高人。從人剛死而生者要行的「解慰酒」「纓紅宴」等特別飲宴形式;到回魂夜供養新魂的「回魂套餐」;至七月鬼節街頭巷尾「燒街衣」時奉祀鬼魂的一應食用等等,都顯示了「飲食文化」不單適用於人,也是活着的人對死後世界有着無限的幻想、畏懼甚或未知的一點嚮往,於是衍生了各式各樣「鬼飲食」的習俗。
那麼追源溯流,這些習俗和由來為何?形式若何?多年下來又經過怎樣的發展?有哪些改變?有哪些我們現在視作理所當然,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風俗,其實是各種天大的誤解?這些問題背後,都與文化、心理、歷史因素及社會現狀有關。
《這樣憶起陳百強》回憶陳百強的閃爍一生
黃國恩,資深唱片收藏家,藏量驚人,幾乎擁有九成以上自七十年代起香港所有唱片公司推出的黑膠唱片;對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唱片錄音素有研究,業餘時間為音響調音師。曾跟本地唱片公司合作策劃多個復刻專案,現經營二手黑膠唱片店。作者寫下《這樣憶起陳百強》,談論他對歌手的認識,從歌手生平歷史、碟評中回味歌手伴隨我們的那些年月。
《永恒班霸──精工足球五十》線上講座
精工足球隊是香港足球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之一,創立於1970年,期間共取得超過40項賽事獎盃,連續7年奪得甲組足球聯賽冠軍,至今仍未有球隊打破紀錄。《永恒班霸──精工足球五十》一書呈現精工過去50年的歷史。領隊張遠、資深球迷劉偉強,仲邀請了名宿陳發枝,同一眾球迷話當年。
《香港學生圖解文言字典(初階)》作者訪談
本字典專為高小至初中學生而設,收錄超過1,700個字頭,依部首分類排列。超過380張不同類型的彩色圖畫,特別設有「部首細説」、「辨字識詞」、「歷史趣談」、「文化趣談」等知識欄目,圖文並茂地講解部分文字背後的歷史、文化典故,部分更附設短片,讓同學輕鬆掌握古人的生活、習慣、思想,使文言閲讀變得事半功倍、富有趣味。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作者專訪:幸好我們還有香港製造|書本製作誌Vol.1
《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是一部攝影散文集。
作者林曉敏親訪二十五間本地傳統老店,
並在書中分為衣食住行四大章節,
當中有不少屬於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包括傳統手工藝、飲食文化等,
店舖例如:財記雀籠、何忠記白鐵、新藝城傘皇、惠隆號東莞佬涼茶等,
都是極具香港情懷,而又逐漸式微的店舖,細訴老店的人情故事。
此書探索城市裏消失中的美學,
既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
同時著重以非遺的「美」喚回大眾記憶,盼讀者好好珍惜當下。
你所不知道的港式中菜
走進香港各類平民食店
發掘港式中菜的地方智慧
香港插畫師小Y以豐富繪圖,
帶讀者穿梭香港不同飲食場所,
尋找港式中菜的典故與學問,
讓視覺與味覺一同感受美味。
你看港街招牌
說起香港街道特色,怎能不想起頭頂上五花八門的招牌?
本地招牌製作者李健明為了保育手寫招牌字的文化,
開展了「李伯伯街頭書法復修計劃」。
經常帶領招牌導賞團的他,今次將透過「招牌佬」的視覺,
用文字記下屬於香港的招牌故事!
香港築印
本書以細膩的筆觸與繪畫,勾勒出香港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還以相片展現它們今天的面貎,在多角度的重塑下,一磚一瓦流露着人情味與質感,讓讀者追憶香港舊日生活之外,也能憑藉建築物的變遷,見證時代的更迭。
香港流行音樂專輯101.第一部 & 香港流行音樂專輯101.第二部
香港流行樂壇曾光輝一時,影響力遍及東南亞及各地華人社區,幾多天皇巨星誕下,多少專輯被奉為經典。本書作者投身音樂工業多年,從碟評人角度出發,結合相關創作人乃至歌手專訪,於浩瀚的唱片名單中挑選101張由1974年至千禧年之間,近四分之一世紀香港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專輯。
第一部精選1974至1987年的經典專輯。
第二部續選1987至1990年25張經典專輯。
搖籃地──中西區教育今昔
百多年來,中西區一直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它是殖民地時期最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也是香港教育的搖籃地。英皇、聖類斯、聖士提反、聖保羅、聖若瑟……每一所古老學校,每一段古老校史,每一幢古老校舍,都是香港教育的縮影。
校服歲月:圖說香港校服史
本書既以年代為縱、款式風格為緯,清晰展示香港校服自開埠至今的發展脈絡;各章亦附多篇小故事,以輕鬆角度為校服史補白。尤其可貴的是,本書不但收錄多張老照片,還有超過四百張手繪插圖,通過一頁頁的視覺盛宴,帶你重新發現我們早已視為日常的校服之美。
闊別十六載 · 散文健筆再寫新章:陳德錦專訪(三)
1.容易令讀者明白、投入的筆墨、寫自己的感受📕📘
闊別十六載 · 散文健筆再寫新章:陳德錦專訪(二)
《楓香與萵苣》作者陳德錦是香港大學哲學碩士、浸會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及評論著作包括《李廣田散文論》、《中國現代鄉土散文史論》、《情之理‧意之象》、《文學面面觀》等。文學創作包括《愛島的人》、《秋橘》、 《盛開的桃金孃》等。新詩、散文、小說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亦數獲內地及澳門文學獎項。 在這期視頻中,他向讀者分享這本新書中自己最喜歡哪一篇,以及原因。
闊別十六載 · 散文健筆再寫新章:陳德錦專訪(一)
《楓香與萵苣》作者陳德錦是香港大學哲學碩士、浸會大學哲學博士。學術及評論著作包括《李廣田散文論》、《中國現代鄉土散文史論》、《情之理‧意之象》、《文學面面觀》等。文學創作包括《愛島的人》、《秋橘》、《盛開的桃金孃》等。新詩、散文、小說曾獲「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亦數獲內地及澳門文學獎項。 在這期視頻中,他向讀者介紹這本新書散文集的內容。全書共分為四卷,分別為:旅遊、雜事、談藝、史臆。同時,他亦分享了為何使用《楓香與萵苣》這個書名。
《你所不知道的港式中菜》簽名本宣傳
走進香港各類平民食店
發掘港式中菜的地方智慧
蝦子麵究竟如何製作?
為何沙田出名吃雞粥?
茶餐廳由何時開始出現?
應該叫「大排檔」還是「大牌檔」?
酒樓以前竟然與色情場所有關?
香港插畫師小Y以豐富繪圖,
帶讀者穿梭香港不同飲食場所,
尋找港式中菜的典故與學問,
讓視覺與味覺一同感受美味。
中廚師傅亞俊 顧問支援
崔氏兄弟@奶茶通俗學 全力推薦
大Y 窩心支持
活動
紫荊文化盃—首屆全港中小學中國文化普通話比賽
聯合出版「悅讀越好 悅聽越美」抗疫公益計劃今日啟動!
中華書局隆重舉辦110週年局慶啟動儀式
《穿梭太平洋》榮獲第一屆亞洲圖書獎
書展活動 | 神州舊書店 歐陽文利回憶錄
紫荊文化盃——首屆全港中小學中國文化普通話比賽
走入課本裏的時空門——香港百年課本展
素葉文學四十年紀念展
「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第11期:香港的銀行大廈
一頁定鏡,一杯奶茶: 冰室裏的老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
似曾相識的……香港優秀建築
從一張鈔票說起
影響香港城市規劃的重要因素
中華書局榮獲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多項大獎
Back to School門市開學文具大減價
一年一會一本 SUPer Card會員感謝節
中華書局四本書榮獲第十四屆香港書獎
書展活動 ︳緣繫·敦煌
活動回顧 | 似曾相識的香港系列講座第11期
香港中華書局亮相深圳文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