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非書

明理愛光:杜葉錫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4-07

分類 傳記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38.00

ISBN 9789888758227

頁數 328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香港教育家杜葉錫恩的專著。全書共分十一章,前三章重點敘述她的成長經過,包括求學、信仰及傳道工作,從中突出她堅忍、不屈不撓、不易放棄、關懷民生等優點。第四至八章交代杜葉錫恩如何在艱苦及種種挫折下創辦各所慕光學校及中學的經過,以及申請各種資助,開辦免費診所、為基層人士提供食物、設立公共圖書館等福利事業,同時交代她出任市政局議員,為市民爭取權益,推動教育課程改革、教學語言改革、爭取為少數族裔兒童就學等,為師生謀福利。作者從中分析她的教育理念,肯定她對改善香港基層兒童教育的無私貢獻,公私如一的大愛精神。第九章始,着重敘述杜葉錫恩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及「慕光」五育兼備的教育精神與實踐。作者通過與十四位「慕光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摘錄他們與杜葉錫恩女士的相處經歷及對他們的人生影響,饒有教育意義。書末附件包括大事年表及學生畢業照片等。全書圖文並茂,詳盡敘述一代教育家的成功之由,發人深省之餘,更值得關心教育者借鏡。

 

 

目錄

張雅麗序

黃華康序

李子建教授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介紹杜葉錫恩女士

    二、香港教育研究發展

    三、本書架構

第二章、葉錫恩的成長(1913-1937)

  一、英國社會背景

  二、家庭成員教育及影響

  三、求學經歷

  四、認識宗教

第三章、施教傳道之見聞(1937-1949)

  一、英國教學經歷

    二、前往中國傳教的見聞

    三、目睹中國艱困環境

第四章、創立慕光學校(1950-1957)

  一、慕光根基──帳篷學校

    二、慕光正式成為註冊學校

     三、慕光復校

  四、開辦夜校

第五章、帶領慕光成長 (1958-1971)

    一、慕光遷至衙前圍道樓宇

    二、開辦慕光心如分校

    三、開辦慕光樂富小學

    四、租用太子道唐樓

第六章、推動慕光發展(1965-1986)

  一、建成功樂道校舍

    二、開辦慕光荔景小學

     三、擴建校舍新翼

第七章、見證慕光變革(1986-2015)

一、改革課程、出版《火炬》

    二、提高教師待遇、推動中文教育

    三、杜學魁榮休、慕光薪火相傳

    四、成立教育基金、慕光轉制直資

第八章、對整個香港教育界的貢獻

    一、關注私校發展前景

     二、為文憑教師爭取權益

  三、改革教學語言制度

  四、要求改善幼兒教育質素

五、積極為教育議題發聲

第九章、慕光精神創立與實踐

    一、慕光精神始創者──杜葉錫恩與杜學魁

     二、慕光精神的體現

    三、慕光精神的實踐

第十章、慕光精神的傳承

     張雅麗主席(慕光英文書院校董會主席、

杜葉錫恩教育基金會主席)

黃華康校監(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監、

杜葉錫恩教育基金會永遠榮譽主席及監事)

梁超然校長(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長)

黎念慈校董(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友校董)

吳道邦先生(慕光英文書院前任校長)

魏俊梅先生(慕光校董會前主席、校友)

鄧慶鎏先生(前慕光荔景小學校長)

戴婉屏女士(慕光創辦人之一戴中校董女兒)

扈小潔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金禮賢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林麗萍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吳賢發教授(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游紹永教授(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陳庇昌先生(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第十一章、結語

 

附錄

一、杜葉錫恩女士大事年表

二、慕光教育機構發展大事年表

三、1962至2019年慕光學生畢業照片摘錄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區志堅

區志堅,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香港旅遊業議會課程評審委員、香港小童群益會品牌委員會委員。曾任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助理課程總監兼高級講師,並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東亞歷史文化學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高等院校及學術機構訪問學人,著作有:合編《香港海關百年史》、《改變香港歷史的六十篇文獻》、《古蹟與文化保存:中日及台港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五四百周年》、《北學南移》、《從多元角度看中國與世界》、《知識與認同:現代學者論歷史教育及教科書》、The Perspective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及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主要從事近代中國學術思想史、社會文化史、香港歷史的教研工作。


延伸閱讀

明理愛光:杜葉錫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4-07

分類 傳記

可購買版本

定價 HK$138.00

ISBN 9789888758227

頁數 328

試讀 直接購買
如直接購買,將會跳到專屬訂單網站
加到我的書架
趕快在我的書架建立專屬於你的書單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香港教育家杜葉錫恩的專著。全書共分十一章,前三章重點敘述她的成長經過,包括求學、信仰及傳道工作,從中突出她堅忍、不屈不撓、不易放棄、關懷民生等優點。第四至八章交代杜葉錫恩如何在艱苦及種種挫折下創辦各所慕光學校及中學的經過,以及申請各種資助,開辦免費診所、為基層人士提供食物、設立公共圖書館等福利事業,同時交代她出任市政局議員,為市民爭取權益,推動教育課程改革、教學語言改革、爭取為少數族裔兒童就學等,為師生謀福利。作者從中分析她的教育理念,肯定她對改善香港基層兒童教育的無私貢獻,公私如一的大愛精神。第九章始,着重敘述杜葉錫恩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及「慕光」五育兼備的教育精神與實踐。作者通過與十四位「慕光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摘錄他們與杜葉錫恩女士的相處經歷及對他們的人生影響,饒有教育意義。書末附件包括大事年表及學生畢業照片等。全書圖文並茂,詳盡敘述一代教育家的成功之由,發人深省之餘,更值得關心教育者借鏡。

 

 

目錄

張雅麗序

黃華康序

李子建教授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介紹杜葉錫恩女士

    二、香港教育研究發展

    三、本書架構

第二章、葉錫恩的成長(1913-1937)

  一、英國社會背景

  二、家庭成員教育及影響

  三、求學經歷

  四、認識宗教

第三章、施教傳道之見聞(1937-1949)

  一、英國教學經歷

    二、前往中國傳教的見聞

    三、目睹中國艱困環境

第四章、創立慕光學校(1950-1957)

  一、慕光根基──帳篷學校

    二、慕光正式成為註冊學校

     三、慕光復校

  四、開辦夜校

第五章、帶領慕光成長 (1958-1971)

    一、慕光遷至衙前圍道樓宇

    二、開辦慕光心如分校

    三、開辦慕光樂富小學

    四、租用太子道唐樓

第六章、推動慕光發展(1965-1986)

  一、建成功樂道校舍

    二、開辦慕光荔景小學

     三、擴建校舍新翼

第七章、見證慕光變革(1986-2015)

一、改革課程、出版《火炬》

    二、提高教師待遇、推動中文教育

    三、杜學魁榮休、慕光薪火相傳

    四、成立教育基金、慕光轉制直資

第八章、對整個香港教育界的貢獻

    一、關注私校發展前景

     二、為文憑教師爭取權益

  三、改革教學語言制度

  四、要求改善幼兒教育質素

五、積極為教育議題發聲

第九章、慕光精神創立與實踐

    一、慕光精神始創者──杜葉錫恩與杜學魁

     二、慕光精神的體現

    三、慕光精神的實踐

第十章、慕光精神的傳承

     張雅麗主席(慕光英文書院校董會主席、

杜葉錫恩教育基金會主席)

黃華康校監(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監、

杜葉錫恩教育基金會永遠榮譽主席及監事)

梁超然校長(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長)

黎念慈校董(慕光英文書院現任校友校董)

吳道邦先生(慕光英文書院前任校長)

魏俊梅先生(慕光校董會前主席、校友)

鄧慶鎏先生(前慕光荔景小學校長)

戴婉屏女士(慕光創辦人之一戴中校董女兒)

扈小潔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金禮賢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林麗萍老師(慕光現任教師)

吳賢發教授(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游紹永教授(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陳庇昌先生(慕光英文書院校友)

 

第十一章、結語

 

附錄

一、杜葉錫恩女士大事年表

二、慕光教育機構發展大事年表

三、1962至2019年慕光學生畢業照片摘錄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區志堅

區志堅,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香港旅遊業議會課程評審委員、香港小童群益會品牌委員會委員。曾任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助理課程總監兼高級講師,並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東亞歷史文化學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等高等院校及學術機構訪問學人,著作有:合編《香港海關百年史》、《改變香港歷史的六十篇文獻》、《古蹟與文化保存:中日及台港的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香港》、《五四百周年》、《北學南移》、《從多元角度看中國與世界》、《知識與認同:現代學者論歷史教育及教科書》、The Perspective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及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主要從事近代中國學術思想史、社會文化史、香港歷史的教研工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