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勝會,作為國家級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既神秘卻又融入大眾社區的中國傳統節日活動。它所代表的不只是宗教及風俗符號,更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社會意義,承載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及身份認同,成為了香港本土文化的獨特風景。
本書作者花了三年時間在五十多個公共空間的盂蘭勝會進行田野考察,並與數百位盂蘭勝會的負責人、善信等進行深入訪談,以翔實資料闡述潮籍盂蘭勝會在香港的概況,又對場地佈置、宗教儀式等有詳細的考察及說明,從而展示出其宗教性、族群獨特性、歷史傳承性和變異性。另一方面,本書又深入探討盂蘭勝會的非宗教性多重涵意,通過挖掘各區盂蘭勝會的源起,展示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並且分析盂蘭勝會如何彰顯潮人身份的符號,成為本土文化的表徵及香港人懷舊的符號。
本書分析全面,可說是第一本有關當代華人社會的盂蘭勝會的中文學術研究專書,也是第一本結集人類學、社會學、口述歷史、宗教及文化研究的觀點來對香港的潮籍盂蘭勝會的宗教、文化及政治意義作全面分析的書籍。
目錄:
i 黃紹倫序
v 自序
1 第一章 導論
2 一、引言
2 二、( 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5 三、 民間宗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與再創造
9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體回憶與身份認同
11 五、方法論
15 第二章 香港潮籍盂蘭勝會概覽
16 一、引言
16 二、盂蘭勝會概覽
31 三、 潮籍盂蘭勝會數目與規模的改變
41 四、潮籍盂蘭勝會組織結構概覽
46 五、潮籍盂蘭勝會及居民的參與
50 六、小結
51 第三章 潮籍盂蘭勝會:場地佈置及棚架內的設置
52 一、引言
52 二、場地棚架佈局
55 三、祭神的棚架佈局
66 四、祭幽的棚架佈局
72 五、處理世俗事務的空間
74 六、小結
75 第四章 祭品與食物:潮籍族群意識
76 一、引言
76 二、 食物的象徵意義:齋戒淨化社區
79 三、祭品與潮籍人士的身份認同
93 四、從祭品到福品
99 五、共膳:人際關係網絡
104 六、小結
105 第五章 潮籍盂蘭勝會的宗教儀式
106 一、引言
106 二、 宗教儀式:超度孤魂、淨化社區
113 三、盂蘭勝會期間主要的宗教儀式
135 四、小結
137 第六章 宗教性的道德倫理:祈福、功德、慎終追遠
138 一、引言
139 二、拜神、積福、修行和功德
146 三、慎終追遠、追思先賢
150 四、小結
151 第七章 盂蘭勝會與公民性:慈善憐憫、社區倫理與政治參與
152 一、引言
153 二、 慈善憐憫性:從地方社區到超越族群地區的慈善活動
162 三、 企業道德責任與社區倫理:人情、面子、關係和社區凝聚力
172 四、社會網絡、政治參與
180 五、小結
181 第八章 盂蘭勝會與香港的集體回憶
182 一、引言
183 二、 移民社會的勞工記憶:兄弟鄉里情誼
187 三、 潮籍人士在本港:記憶在寮屋和公共房屋的日子
194 四、災難記憶
201 五、小結
203 第九章 懷舊與本土文化:銘記、凝視及發明傳統
204 一、引言
206 二、 大城市的潮籍盂蘭勝會:緬懷舊日社區的人倫關係
211 三、銘記與推廣本土文化
219 四、凝視傳統宗教文化的空間
224 五、請神巡遊的景觀
235 六、 傳統的再發明:全球本土的「搶孤」比賽
240 七、小結
241 第十章 結論
242 一、引言
242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與社會的互動
244 三、 香港潮籍盂蘭勝會的多樣性及變化
248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體回憶與身份認同
251 五、 潮籍盂蘭勝會與香港傳統文化:從地方社區到互聯網
的共同體
257 附錄
258 附錄一 參考資料
275 附錄二 第二章附表
283 附錄三 第三章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