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司馬遷完成第一部綜合性紀傳體史書──《史記》,至本世紀二十年代的《清史稿》,相繼出現了二十五部同屬「紀傳體」史書,即「二十五史」。它們朝代相接,覆蓋中華五千年歷史,是中國史學上的瑰寶。
「二十五史新編」保留了原「二十五史」的基本框架,同時對歷史進行重新梳理。二十多位史學專家將史料反覆論證,兼取舊史和新史之長,包括借鑒傳統紀傳體史書編纂形式、多角度展現歷史進程、以現代史學觀審視歷史人事,及引用新發現的文獻和考古資料補原作之不足。
體例上,每朝代都分為「紀事」、「傳記」、「書」及「表」四部分。「紀事」簡潔地概述該朝發生之大事,可見其整體性;「傳記」則為篇幅最多部分,人物不只限於帝皇,還有重要之朝臣,或一時成為佳話之名人,輕鬆有趣;「書」則概述朝代的政治制度、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表」則詳列帝系承繼。
《史記》原是漢代司馬遷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以白話寫成,摒除以往讀史的艱澀,使歷史變得清晰流暢,易讀易明。對中國歷史有興趣之人士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