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圖書
辭書及工具書
語言文字
文學
歷史
傳記
社會科學
哲學
學術期刊
宗教
金融與商務
教育
藝術及音樂
心理勵志
流行讀物
教參讀物
生活百科
兒童讀物
科學史
文娛體育
珍賞收藏
中醫學
漫畫
非書
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史上,古建築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由於天災、人禍等種種原因,不少珍貴的古建築被毀壞,從大地上消失了。這些永訣的建築,有的留下了傳說,有的留下了文獻記錄,有的留下了圖像和仿體,其中,最為準確和科學的,當屬近代攝影作品了。
本書收集了大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攝影留下的已失去的古建築照片,按城郭及鐘鼓樓、牌樓、園林、宗教、橋樑等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編排,並加以文字說明,為重溫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某些古建築的修復、重建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象。——梁思成
羅哲文,中國古建築學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1946年供職於清華大學與中國營造學社合辦的中國建築研究所及建築系。1950年起,先後任職於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中國帝王陵》等。
楊永生,資深建築學編審,中國建築師及建築文化的守望者,策劃主編《哲匠錄》、《建築百家雜識錄》、《中國四代建築師》等多部建築學著作。
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史上,古建築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由於天災、人禍等種種原因,不少珍貴的古建築被毀壞,從大地上消失了。這些永訣的建築,有的留下了傳說,有的留下了文獻記錄,有的留下了圖像和仿體,其中,最為準確和科學的,當屬近代攝影作品了。
本書收集了大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攝影留下的已失去的古建築照片,按城郭及鐘鼓樓、牌樓、園林、宗教、橋樑等進行了分門別類的編排,並加以文字說明,為重溫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為某些古建築的修復、重建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的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於消滅的現象。——梁思成
羅哲文,中國古建築學家。1924年出生,四川宜賓人。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1946年供職於清華大學與中國營造學社合辦的中國建築研究所及建築系。1950年起,先後任職於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維修保護和調查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中國帝王陵》等。
楊永生,資深建築學編審,中國建築師及建築文化的守望者,策劃主編《哲匠錄》、《建築百家雜識錄》、《中國四代建築師》等多部建築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