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雙佳樓往事——洩密給李四光的人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被全國人民熟知,緣於作家徐遲1977年10月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地質之光》。文章中有一段是描述李四光如何在海外擺脫國民黨當局駐英使館人員的纏鬥,走上回歸祖國的征途。作者對這段經歷的考證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盡量讓情節絲絲入扣,時間、地點、過程以及人物的對白、懸念迭出,至今讀來還令人感受頗深。
作者是從1949年10月2日,格林威治時間零時,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進入情節的,當時的李四光正住在英國海邊小城伯恩茅斯邊搞他的研究,邊治病療養。陪伴他的是妻子許淑彬。
————————————————————————————————————
當黎明來臨,他(李四光)還睡着時,被一陣電話鈴聲驚醒,從倫敦打來了一個長途電話,他穿着睡衣接聽。對方一個女性的聲音問訊他。
「是我,」他說。又問:「你是哪一位?」
「凌叔華。」
「你好!什麼事?」
早年在國內的一位女作家凌叔華把一樁緊急的事情告訴了他。昨夜她得知了國民黨外交部給它的大使鄭天錫的一份電報,密令鄭天錫立即找到李四光,要他向全世界發表一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拒絕接受人民政協給他的全國委員的任命。
……
「你的名字已出現在全國政協委員名單中。台灣命令它的駐英使館,如果你不肯發表公開聲明,可以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不放你們回國。」
……
凌叔華又接着說:
「昨晚我們商量了。一清早就給你打電話。你得趕快離開你的旅館。他們知道你的地方。他們是會不擇手段的。最好你到瑞士去。到了瑞士我們就放心了。你單獨先走。到瑞士再讓淑彬去和你會合。然後你們回國去。」電話裏傳來了最懇切的音調:「你答應我們快走吧。」
————————————————————————————————————
徐遲的報告文學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人們誦讀着,激動着,在感謝李四光為改變我國貧油地位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感謝為他順利回國冒着巨大危險通風報信的凌叔華,以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凌叔華回國觀光時,國內給予她極高的接待規格。
只是讀者都忽略了徐遲這篇文章中的兩個細節。其一,「早年在國內的一位女作家凌叔華」,她在倫敦既沒有工作,又沒有國民黨的背景,如何得以獲知國民黨當局發給鄭天錫的密令,甚至準確地告知李四光,使館人員正在去往他居住的海邊小城伯恩茅斯的路上;其二,凌叔華電話中一再重複的「我們」,即「昨晚我們商量了」、「到了瑞士我們就放心了」、「你答應我們快走吧」。這個「我們」除了凌叔華,至少還應該另有一人,他是誰?徐文中沒有提到,看來絕非是疏忽。
七十年過去了,應該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這個人就是陳西瀅。他憑着當時國民黨當局派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表的身份和相當於「參事」的官職才有可能看到台灣發來的密令。
當然,我們不能錯怪徐遲的「遺漏」,不是他不知道,是知道了不能說,更不能寫。那時陳西瀅不但身上有着「反動文人」的標籤,還是國民黨當局的駐外人員,於是幫助李四光回歸祖國這件好事只得記在了他的夫人凌叔華名下。
陳西瀅為什麼幫助李四光脫離國民黨當局的控制,回到祖國大陸?溯其源就不得不談李四光和陳西瀅的特殊關係了。
李四光早年留學英國,回國後是《現代評論》的一名驍將。由於以魯迅為首的「語絲」在與「現代評論」對壘中佔據上風,加上新中國成立後,「除了自己什麼人都罵」(郭沫若語)的魯迅成了正確路線的代表,「現代評論」或者說「新月」陣營從此再沒有翻過身來;對於原本是科學家,又對新中國有重要貢獻的李四光,早年的兩派之爭沒必要再牽出他來趟這「渾水」。逐漸,他被「淡出」了人們關注魯迅與陳西瀅對壘於「女師大學潮」的視野,而實際上李四光恰恰是「學潮」當天的「目擊者」或者說是「參與者」。
李四光的妻子許淑彬是無錫人,還是陳西瀅的小學同桌,據說二人都互有好感,只是這層窗戶紙沒有捅破,加上陳西瀅十年留學海外,錯過了這份姻緣。
1948年8月26日,李四光許淑彬夫婦在伯恩茅斯為獨女李熙芝(後改名李林)和鄒承魯舉辦婚禮時,熙芝對前來賀喜的陳小瀅說:「當年你爸若是娶了我媽,就沒有今天的我了。」小瀅跟了一句,「也就沒有今天的我了。」
陳西瀅與李四光是留英時的好友,他們都是學人,從不參與黨派之爭。陳西瀅幫助李四光回歸大陸,是考慮到他研究的是地質力學,這樣的科學家若到台灣島,這一生的心血也就白費了。
2018年4月28日,陳烈先生在小瀅的幫助下,有幸與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通了電話。她根據外婆許淑彬的生前回憶告訴陳烈:李四光夫婦本打算1949年5月回國,並辦理好所去國家的簽證手續,還買了從法國到香港的船票。後來得知,船要六個月後才能啟航。在等船期間,9月21日晚,李四光突然接到陳西瀅的電話,當即從伯恩茅斯坐火車到一百二十里外的海濱城市普利茅斯,從那裏過海到法國。
▲李四光夫婦致陳西瀅夫婦明信片
陳烈先生收藏一張明信片,是李四光夫婦1949年11月16日從瑞士蒙特勒分別寫給陳西瀅夫婦:
————————————————————————————————————
通伯兄:
十一月十一日大示奉悉,承示各節,謝謝。弟原擬赴東歐一遊,前因在此受涼,且經過聯盟國檢查處檢查,手續頗覺麻煩而中止,行程仍照前定辦法進行。唯Corfu(科孚,輪船名)艙住不好,但如無其他更好辦法,亦只好受之而已。弟身體仍不能任重,作若干研究工作、或教書則易,或不為難;若涉及行政,則不能不加以考慮矣。耑此順頌近好,並候叔華姊安吉,小瀅好。弟光,十一、十六。
————————————————————————————————————
叔華:
離英前未及把握辭別,深以為悵,後聞曾追至車站,又未得一見,不知我們將來何時再能握手談心耶。仲揆在Basel(巴塞爾)時曾致通伯一函,此時想早已收到。熙芝返英已將兩旬,我們在Montreux(蒙特勒)居住將近三個星期,因仲揆受涼咳嗽不敢行動,現已稍好,擬日內赴Zurich(蘇黎世)等處,唯聞瑞士此時雨多晴少,最不宜於健康。俾回國後當常通音信,並望亦常賜佳音為盼。此問雙好。淑彬上,十一月十六日。
————————————————————————————————————
整個過程表明,李四光能夠順利離開英國並安抵瑞士,陳西瀅功不可沒。這其中充滿變數,也充滿難以預料的危險,以致許淑彬母女二人離開英國時,陳西瀅夫婦追至車站「又未得一見」。
回國後的許淑彬多次致信給陳凌二人,勸他們回國,竺可楨、徐悲鴻也都寫信爭取。二人曾經有意,不過陳西瀅最終沒有返回祖國大陸,凌叔華多次回國,但是晚年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居住在國外。
▲本文摘自《雙佳樓往事——時代風雲中的陳西瀅與凌叔華》
書摘
雙佳樓往事——洩密給李四光的人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被全國人民熟知,緣於作家徐遲1977年10月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地質之光》。文章中有一段是描述李四光如何在海外擺脫國民黨當局駐英使館人員的纏鬥,走上回歸祖國的征途。作者對這段經歷的考證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盡量讓情節絲絲入扣,時間、地點、過程以及人物的對白、懸念迭出,至今讀來還令人感受頗深。
作者是從1949年10月2日,格林威治時間零時,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進入情節的,當時的李四光正住在英國海邊小城伯恩茅斯邊搞他的研究,邊治病療養。陪伴他的是妻子許淑彬。
————————————————————————————————————
當黎明來臨,他(李四光)還睡着時,被一陣電話鈴聲驚醒,從倫敦打來了一個長途電話,他穿着睡衣接聽。對方一個女性的聲音問訊他。
「是我,」他說。又問:「你是哪一位?」
「凌叔華。」
「你好!什麼事?」
早年在國內的一位女作家凌叔華把一樁緊急的事情告訴了他。昨夜她得知了國民黨外交部給它的大使鄭天錫的一份電報,密令鄭天錫立即找到李四光,要他向全世界發表一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拒絕接受人民政協給他的全國委員的任命。
……
「你的名字已出現在全國政協委員名單中。台灣命令它的駐英使館,如果你不肯發表公開聲明,可以採取必要措施,將你扣留在國外,不放你們回國。」
……
凌叔華又接着說:
「昨晚我們商量了。一清早就給你打電話。你得趕快離開你的旅館。他們知道你的地方。他們是會不擇手段的。最好你到瑞士去。到了瑞士我們就放心了。你單獨先走。到瑞士再讓淑彬去和你會合。然後你們回國去。」電話裏傳來了最懇切的音調:「你答應我們快走吧。」
————————————————————————————————————
徐遲的報告文學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人們誦讀着,激動着,在感謝李四光為改變我國貧油地位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感謝為他順利回國冒着巨大危險通風報信的凌叔華,以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凌叔華回國觀光時,國內給予她極高的接待規格。
只是讀者都忽略了徐遲這篇文章中的兩個細節。其一,「早年在國內的一位女作家凌叔華」,她在倫敦既沒有工作,又沒有國民黨的背景,如何得以獲知國民黨當局發給鄭天錫的密令,甚至準確地告知李四光,使館人員正在去往他居住的海邊小城伯恩茅斯的路上;其二,凌叔華電話中一再重複的「我們」,即「昨晚我們商量了」、「到了瑞士我們就放心了」、「你答應我們快走吧」。這個「我們」除了凌叔華,至少還應該另有一人,他是誰?徐文中沒有提到,看來絕非是疏忽。
七十年過去了,應該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這個人就是陳西瀅。他憑着當時國民黨當局派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表的身份和相當於「參事」的官職才有可能看到台灣發來的密令。
當然,我們不能錯怪徐遲的「遺漏」,不是他不知道,是知道了不能說,更不能寫。那時陳西瀅不但身上有着「反動文人」的標籤,還是國民黨當局的駐外人員,於是幫助李四光回歸祖國這件好事只得記在了他的夫人凌叔華名下。
陳西瀅為什麼幫助李四光脫離國民黨當局的控制,回到祖國大陸?溯其源就不得不談李四光和陳西瀅的特殊關係了。
李四光早年留學英國,回國後是《現代評論》的一名驍將。由於以魯迅為首的「語絲」在與「現代評論」對壘中佔據上風,加上新中國成立後,「除了自己什麼人都罵」(郭沫若語)的魯迅成了正確路線的代表,「現代評論」或者說「新月」陣營從此再沒有翻過身來;對於原本是科學家,又對新中國有重要貢獻的李四光,早年的兩派之爭沒必要再牽出他來趟這「渾水」。逐漸,他被「淡出」了人們關注魯迅與陳西瀅對壘於「女師大學潮」的視野,而實際上李四光恰恰是「學潮」當天的「目擊者」或者說是「參與者」。
李四光的妻子許淑彬是無錫人,還是陳西瀅的小學同桌,據說二人都互有好感,只是這層窗戶紙沒有捅破,加上陳西瀅十年留學海外,錯過了這份姻緣。
1948年8月26日,李四光許淑彬夫婦在伯恩茅斯為獨女李熙芝(後改名李林)和鄒承魯舉辦婚禮時,熙芝對前來賀喜的陳小瀅說:「當年你爸若是娶了我媽,就沒有今天的我了。」小瀅跟了一句,「也就沒有今天的我了。」
陳西瀅與李四光是留英時的好友,他們都是學人,從不參與黨派之爭。陳西瀅幫助李四光回歸大陸,是考慮到他研究的是地質力學,這樣的科學家若到台灣島,這一生的心血也就白費了。
2018年4月28日,陳烈先生在小瀅的幫助下,有幸與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通了電話。她根據外婆許淑彬的生前回憶告訴陳烈:李四光夫婦本打算1949年5月回國,並辦理好所去國家的簽證手續,還買了從法國到香港的船票。後來得知,船要六個月後才能啟航。在等船期間,9月21日晚,李四光突然接到陳西瀅的電話,當即從伯恩茅斯坐火車到一百二十里外的海濱城市普利茅斯,從那裏過海到法國。
▲李四光夫婦致陳西瀅夫婦明信片
陳烈先生收藏一張明信片,是李四光夫婦1949年11月16日從瑞士蒙特勒分別寫給陳西瀅夫婦:
————————————————————————————————————
通伯兄:
十一月十一日大示奉悉,承示各節,謝謝。弟原擬赴東歐一遊,前因在此受涼,且經過聯盟國檢查處檢查,手續頗覺麻煩而中止,行程仍照前定辦法進行。唯Corfu(科孚,輪船名)艙住不好,但如無其他更好辦法,亦只好受之而已。弟身體仍不能任重,作若干研究工作、或教書則易,或不為難;若涉及行政,則不能不加以考慮矣。耑此順頌近好,並候叔華姊安吉,小瀅好。弟光,十一、十六。
————————————————————————————————————
叔華:
離英前未及把握辭別,深以為悵,後聞曾追至車站,又未得一見,不知我們將來何時再能握手談心耶。仲揆在Basel(巴塞爾)時曾致通伯一函,此時想早已收到。熙芝返英已將兩旬,我們在Montreux(蒙特勒)居住將近三個星期,因仲揆受涼咳嗽不敢行動,現已稍好,擬日內赴Zurich(蘇黎世)等處,唯聞瑞士此時雨多晴少,最不宜於健康。俾回國後當常通音信,並望亦常賜佳音為盼。此問雙好。淑彬上,十一月十六日。
————————————————————————————————————
整個過程表明,李四光能夠順利離開英國並安抵瑞士,陳西瀅功不可沒。這其中充滿變數,也充滿難以預料的危險,以致許淑彬母女二人離開英國時,陳西瀅夫婦追至車站「又未得一見」。
回國後的許淑彬多次致信給陳凌二人,勸他們回國,竺可楨、徐悲鴻也都寫信爭取。二人曾經有意,不過陳西瀅最終沒有返回祖國大陸,凌叔華多次回國,但是晚年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居住在國外。
▲本文摘自《雙佳樓往事——時代風雲中的陳西瀅與凌叔華》